朗朗古詩聲,胡同迎新年——首屆世界朗讀接力大會舉辦
數百人集聚一堂,每人一首詩,不停接力朗讀,在悠揚的古箏伴奏下,將中國著名的古典詩集《千家詩》從頭朗讀,直到整本書結束。2月8日傳統小年,從上午開始,北京市海淀區北下關街道的一個社區文化活動室,包括朗讀屆名人、街道干部和社區群眾在內的數百位朗讀愛好者,用這樣的方式迎接新春佳節的到來。全場朗讀活動進展順暢、有條不紊。本次活動還進行了全程網絡直播,線上觀眾高峰時超過10萬人。
這也是海淀區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以來,面向社會征集有創意的社區文化活動的成果之一,得到了社區群眾的普遍贊揚。“這個活動首先是創意好。讓數百人,一起以接力的方式,朗讀一本書,新奇的方式,極大吸引了群眾的參與熱情;接力朗讀,也培養了鄰里之間的協作精神,大家更團結了,社區關系更融洽了。古詩聲中迎新年,太好啦。這樣的活動,移風易俗,既有中國味,文化味,我們喜歡。我們希望這樣的活動,能夠年年搞。”參與群眾這樣說。
這個被稱為“首屆世界朗讀接力大會”的群眾文化活動,作為2018年“海之春”新春文化季系列活動之一,吸引了包括著名朗誦藝術家殷之光等朗誦界名人的積極支持和參加。海淀區文化委員會支持,海淀區北下關街道主辦,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文藝之聲和北京朗誦藝術團協辦,社戲控股(北京)有限公司承辦。文藝之聲派出十佳主持人之一、央視“閱讀中國”形象大使小馬主持了這一活動。
本次活動的主辦方北下關街道辦事處主任畢淑琴出席了本次活動,并與群眾一起參與了朗讀活動。畢淑琴主任在發言中說:“今年是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當代中國從站起來、富起來向強起來的轉換中,廣大群眾尤其是城市社區群眾的需求,已經由主要滿足物質需求,轉化為主要滿足精神需求。在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思想指引下,我們應該集思廣益,多為人民群眾提供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陶冶情操、融洽鄰里,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北下關街道歷來重視群眾文化建設。由于地處城區,寸土寸金,群眾文化活動場所緊張,我們就特別注意群眾文化活動的創新性。通過整合資源、發動群眾參與的方式,組織了很多非常有意思的品牌群眾活動,以及品牌群眾文藝團體。書香北下關,一直是我們主打的一個文化品牌。在2015年世界讀書日,我們啟動了胡同里的百家講壇,現在已經成為社區群眾每個月的節日,在北京乃至全國形成一定影響。這次的朗讀接力大會,我們也希望成為街道的一個特色文化品牌,在海淀區文化委員會的支持下,年年辦,年年上一個新臺階。”
“首屆世界朗讀接力大會,之所以選擇《千家詩》,因為這部詩集是古代中國幼童發蒙的國學小四書‘三百千千’ (《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詩》)之一,所選詩作絕大部分是膾炙人口的名篇名作,而且特別適合朗讀。另外一個背景是,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刊行的《楝亭十二種》就有一部是《千家詩》。曹雪芹長期生活在海淀三山五園地區,這次活動的舉辦地點北下關街道,地處西直門外長河邊。長河作為大運河的一部分,當年一代文豪曹雪芹在家道中落以后,就是沿大運河北上進京的。我們設想,曹雪芹到達北京時的行李里,一定有祖父印行的《千家詩》。在今天,我們聚在一起朗讀這部書,遙想當年中華民族的文化巨匠似乎就和我們在一起,具有不一樣的意義。”本次活動主辦方北下關街道公共事業管理科科長候京玲這樣介紹說。
整個活動主辦方和承辦方積極配合,從每個細節都注意發揮群眾的參與性。從邀請朗誦界名人參與,網絡征集參與群眾,到逐一對每一位參與群眾分配所要朗誦的詩集,都進行了精心的安排。對個別朗讀者還進行了朗讀輔導。整個朗誦活動的舞臺設計、配樂等等,邀請專業的團隊進行了設計,曾經作為總導演創作過大型實景演出《紅樓與夢》、參加過第十一屆中國藝術節展演的大型歌舞劇《后稷》等青年戲劇工作者張弓驚作為本次活動的總導演,帶領社戲團隊連續工作,力圖向參與群眾奉獻出一場出色的活動。
活動從上午11點開始,一直持續到下午四點多。每位參與者,不管是朗誦藝術家,街道干部,還是社區群眾,都積極準備。此外,除了人朗讀接力,還有康力優藍機器人公司提供的機器人“小優”也參加了朗讀接力。雖然所朗誦的古詩,短的五言四句,長的七言八句,但是每個人都反復練習,拿出了最好的狀態。每位參與者都得到了一份紀念證書以及有意義的宣傳紀念品。執行團隊對全場朗讀都進行了錄像,并將刻盤贈送給每一位參與者。這樣的安排,會將活動影響持續到一個很長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