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酷綜藝《我贊紅人》圓滿收官:以創作見證節目價值,深耕紅人競技好內容
近日,由華萊士獨家冠名、優酷與海西傳媒聯合出品的跨平臺自媒體創作者競技類綜藝《我贊紅人》,于杭州宋城完成總決賽直播并正式圓滿收官。作為一場集結抖音、快手、微博、小紅書、B 站五大流量平臺共 69 組紅人的行業級競技盛宴,節目憑借差異化的創新賽制設計與多維度的專業評價體系,不僅為內容創作領域展開了一次深度探索與實踐,更清晰且深刻地凸顯出紅人作為核心內容創作者的本質價值,為行業提供了可借鑒的創作參考方向。

節目自開播以來,始終聚焦優質內容創作的價值核心。《我贊紅人》通過直播對決、主題視頻創作、圖文創作等形式,全面考察創作者們的綜合實力,讓自媒體創作者們在競技碰撞中敢于走出舒適圈,激發出更多創作可能。與此同時,節目也將把鏡頭對準創作本身,與觀眾一同探尋那些鮮為人知的幕后故事,以全方位視角展現這些自媒體創作者真實的創作心路歷程和蓬勃奔涌的創新創造活力。隨著賽程推進,節目進一步走出演播室,走入戶外,在借助當地人文與環境資源激發創作者靈感的同時,也有效助力地方文旅的推廣,推動創作賦能與文旅融合的雙向共贏。


在整季節目中,《我贊紅人》始終將優質內容創作與推動傳統文化傳承作為核心主線。在總決賽中,從69組玩家中脫穎而出的4組創作者們齊聚杭州宋城,在“華流就是頂流”主題下各展所長,展開了一場不同尋常的直播競技。




在總決賽的舞臺上,四位紅人從不同維度展現了其對華流文化的創新演繹:“毒角SHOW”將傳統技藝舞臺與自身街頭風格巧妙結合,大秀東北民間絕活;“代古拉K”延續舞蹈技能,將非遺“儺戲”融合到直播互動之中;“迪迪不畏”則“以靜制動”,爆改美食品鑒官,以沉浸式品鑒傳遞舌尖上的“華流”細品江南名點“定勝糕”等傳統美食;而“在下悟空是也”則充分發揮了其在線下互動敘事上的特長,以國風創意舞蹈圈粉無數。四位創作者的作品不僅展現出紅人內容創作的多元價值,更生動詮釋了紅人生態的豐富性與創造性。

正如節目助力團成員、中國人民大學傳播學副教授董晨宇在節目錄制心得文章中所指出的:“只有底蘊扎實、創意不熄、真正具備內容創作力與正向影響力的優秀創作者不斷涌現,才能將流量轉化為正向的社會能量。”


《我贊紅人》整季始終致力于打破傳統 “流量至上” 的評價桎梏,不將數據熱度作為唯一標尺,而是把 “優質內容” 置于評判核心。為讓評價更具全面性與公正性,節目精心構建多維評價體系:尤其在總決賽的賽制設計中,并非單一依賴線上數據,而是將 “線上網友點贊”(體現大眾傳播度與喜愛度)、“線下觀眾點贊”(融入現場體驗感與情感共鳴)與 “專業評審打分”(兼顧內容創新性、文化價值與行業專業性)三者深度結合,形成互為補充的評價閉環,既尊重大眾審美,又不忽視專業視角,更能挖掘出那些 “有內容、有溫度、有文化” 的優質創作,而非單純追逐流量熱度。


作為綜藝賽道的新“物種”,優酷《我贊紅人》在呈現精彩競技的同時,也反映出堅持優質創作、尊重多元表達、扎根文化土壤,方能在“正能量”與“大流量”的相互激蕩中,走出一條“強能量”的生命之路;當不同平臺的創作基因在此碰撞,當流量邏輯加上價值考量,“紅人”二字因此被賦予了新的內涵,《我贊紅人》在“以內容丈量熱度,用價值定義長紅”的實踐中,為內容創作行業的持續發展提供著有益借鑒。這種創新嘗試也展現了優酷在內容創新上的堅持——不固守老模式,愿意嘗試新可能。隨著總決賽的落幕,優酷綜藝《我贊紅人》畫上了圓滿句號,但紅人們的內容創作之路仍在繼續,節目也再次夯實了優酷綜藝“為好內容全力以赴”的用戶心智。
